本文摘要:
与其他行业差别,从事殡葬业的人常被另眼相看。从医院到太平间,从殡葬店到殡仪馆,从出殡到下葬,这一行业总是躲在阴影里不得示人。可是,殡葬业务稳赚不赔却是不争的事实,在许多老黎民眼里,它是最黑、最暴利的行业之一。 清明节刚过,带大家深入相识殡葬产销链,揭开该行业的“面纱”,希望能让更多的“阳光”照进来。殡葬用品漫天要价马路边随便走进一家殡葬用品店看到,一款“三件套”寿衣售价1800元,而这仅仅是“基本款”,中高等的要2300元,有的甚至卖六七千元。
与其他行业差别,从事殡葬业的人常被另眼相看。从医院到太平间,从殡葬店到殡仪馆,从出殡到下葬,这一行业总是躲在阴影里不得示人。可是,殡葬业务稳赚不赔却是不争的事实,在许多老黎民眼里,它是最黑、最暴利的行业之一。
清明节刚过,带大家深入相识殡葬产销链,揭开该行业的“面纱”,希望能让更多的“阳光”照进来。殡葬用品漫天要价马路边随便走进一家殡葬用品店看到,一款“三件套”寿衣售价1800元,而这仅仅是“基本款”,中高等的要2300元,有的甚至卖六七千元。
骨灰盒更是贵得离谱,一款黑檀骨灰盒标价8800元,东家说:“价钱好商量,这款在医院太平间卖1.68万元,八宝山殡仪馆要卖2.2万元,我只卖6800元,纯金丝楠木的。”店里的骨灰盒最低也要3000元,以5000~8000元居多。一套寿衣,一个骨灰盒,真的要这么贵吗?我们造访了全国著名的殡葬用品生产批起源头——天津市武清区六道口村。
该村从上世纪60年月就做殡葬用品,产物不仅笼罩东北华北地域,还远销南方各地。村中心是一条工具向的主干道,路双方险些都是卖殡葬用品的店肆。走访了多家殡葬用品店后发现,在北京售价1800元的“三件套”寿衣,在这里只卖95元,高等一些的寿衣价钱稍贵些。一位从事高等寿衣制作的东家说:“寿衣不是成衣,50元的有,五六百元的也有,但太贵的那些,来进货的人也少。
”东家说:“寿衣是用来烧的,真丝成本太高,一般都是仿真丝的。”说着,他演示了一款仿真丝面料的燃烧性,果真,燃烧后无色无味不焦糊,和真丝燃烧后无异,而由这种面料制成的寿衣成本价也就只有330元左右。老刘是某品牌骨灰盒的天津总署理,做了十多年了,因为品种齐、名目多、价钱划算,京津冀一带的客户都市到他这里拿货。
记者注意到,老刘的采购清单上,数量最多的是介于100~300元的骨灰盒。差别材质的骨灰盒价钱不等,细木骨灰盒不外100元,实木的三四百元,缅甸乌金木、东非酸枝、黑檀的七八百元,相对高等的阴沉木或楠木要2000多元。而对于更为珍贵的金丝楠木,东家表现:“很少有人采购,数量少、价钱高,我们都不摆在店里,只供内部渠道订货。
”“一条龙”利益链条庞大无论都会还是农村,险些所有殡葬用品店都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,涉及灵车、火葬、灵堂、墓地等多个项目,甚至还提供是非途运遗体、存遗体、倒遗体服务。宋女士从事殡葬服务行业近20年,用她的话说,“四周许多住民的家人都是我送走的”。
她为人热心,服务靠谱,在四周小有名气,她的“人脉”中既包罗城管、派出所的事情人员,也有四周医院的科室主任。因此,她对医院里重症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,有哪个病区的人去世,她经常能获得第一手消息,迅速“上门服务”。不外,宋女士说:“干这行,有时候还会被护工抢活儿。
”许多护工近水楼台,给逝者穿个衣服就要丧主七八百元,而我们通常只收300元钱。联系运遗体车辆也是宋女士的业务领域,她先容说,有的地方讲求入土为安,不想就地火葬就得送回老家。
“市内或短途还好,也就几百元,如果凌驾1000公里,就得1万多元了。” 由于一些地方殡仪馆“自搞一套”,该环节的花费也不少。徐先生的父亲去年2月份某县医院去世,他回忆说:“父亲刚刚去世,就突然泛起了两三个戴着空手套的生疏人,给父亲穿上寿衣后就要钱。
”徐先生心想,要的也不多,每人一百元钱打发了。紧接着,县殡仪馆的人就来了,很快父亲的遗体就被车拉走了。徐先生还没缓过神来,父亲就已经躺在冰棺内了。殡仪馆事情人员把他叫去,结了400元的出车费,并交了1000元的停灵押金。
因为不懂老家的规则,徐先生四处被坑,交了抬棺费、火葬费、点香费等名目众多的用度后,还听说不给火葬事情人员送点钱,他们就不给好好火葬,收骨灰时也不会剩下什么。只管各个环节“打点”的钱不多,但徐先生总有一种被人攻其不备的感受。最令人气愤的是,徐先生计划寄存骨灰,但殡仪馆要求必须在馆内购置骨灰盒,否则不予寄存。
可一探询价钱,一个普通的陶瓷材质骨灰盒就要2800元。最终,徐先生请同学帮助疏通了关系,花了150元的“内部价”买下了这款骨灰盒。
老林是该县一家殡葬用品店的东家,祖上五代都做殡葬生意,熟知内情。他先容说,徐先生父亲的信息早就被医院的人卖给了殡仪馆。“所以人一过世,他们就赶来了。
”谈起殡葬行业暴利,老林笑笑说:“以前确实是‘躺着赚钱’,不外,现在不如20多年前好赚了,殡仪馆都随着抢生意。”旧式习俗攀比浪费传统民俗讲求“死者为大”,在一些农村地域,丧事大操大办、攀比之风十分盛行。
一些后代大吐苦水:“多是被逼出来的,你不遵从,就会被大家认为不孝。”王女士回忆,父亲去世时自己还年轻,不懂该如何操办,只能“随大流”。在当地,祭品几多体现了对逝者的情分和孝心。
“其时我的几个娘舅合着买了一头猪、九只鸡、九条鱼等,既然娘舅都这么‘大手笔’,我爱人和姐夫们自然不能被比下去,于是连夜托人直接买了3只羊。”这还不是最“烧钱”的部门,当地盛行给逝者“挂挽联”,挽联布上要写着“流芳千古”“光启后人”等挽语。
而这些“字”是要用人民币拼出来别在布上的。“表姐们用10元面值的缝,堂姐们就用100元的缝,我们几个亲女儿就必须把100元折起来缝。”这种比拼令王女士心力交瘁,仅仅是缝挽联,就花掉了5万元人民币。在村里,这类白事通常要连摆三天酒席,宴请全村人,唱大戏、哭丧、奏乐都需要钱。
每逢白事,村里的孩子最开心,因为资助丧主扛花圈,能获得5~20元不等的辛苦费,王女士光是运送花圈就用了4卡车。葬礼竣事后,只管王女士一家有磨难言,但在村民眼里,这才气讲明“对老人好”。
张女士的奶奶一直住在乡下,今年1月去世,享年102岁,属于“喜丧”。由于奶奶在村里村外德高望重,丧事不大办,在几个姑姑那里就过不去。村里老人们为此建立了治丧理事会,还请来了从事“殡葬一条龙”服务的所谓专业人士。
为了尊重乡俗,张女士只得听从治丧理事会的指挥,配合一切流程和支出。因为张女士的哥哥是长孙,光他一小我私家就先一次性交了15万元。出殡那天,现场的阵仗很大,红色的帏帐,红色的花圈挽联,鼓乐队近70人,个个一身红衣。来怀念的乡亲有几百人,每人发一条红毛巾、一把红雨伞,一起吃一顿午宴后,几代宗亲连同乡亲声势赫赫,打着红伞绵延几里一起送葬。

一位乡亲跟张女士说:“今天你奶奶比新娘子还风景哦!”可一天忙活下来,张女士只感受五味杂陈:“这些殡葬服务就是一个工业链,服务者没有一点情感,所有仪式完成得简朴随意,孝布、扎花和种种用品扔在地上踢来踢去,一切都是走过场。”张女士的哥哥更是无奈,出人着力又出钱,却把奶奶这么重要的葬礼交给一个“草台班子”。除了殡葬环节的浪费,一到清明节扫墓,人们就烧元宝、冥币,乱扔纸钱、食物,使扫墓这种原本有意义的事变了味。我们在部门公墓见到,地上随处都是黄、白、玄色的塑料袋,随风乱舞。
近年来,奢靡墓葬之风更是越刮越甚,为修建“豪华墓”“活人墓”,将耕地、山林和沿海地域占为己用,放肆修建宅兆。国家现行土地法例定,克制占用耕地建窑、建坟等。可只管如此,许多时候,地方村民、羁系机构相互扯皮,相关处罚和整顿措施落实不下去。殡葬服务有太多“漏洞”现在,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殡葬革新。
2013年12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革新的意见》,要求各地域各部门宽大党员带头推动殡葬革新。2016年2月,民政部、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团结公布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埋葬的指导意见》,提倡不留骨灰的埋葬方式,勉励家庭成员合葬,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。2018年1月,民政部等16个部门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革新促进殡葬事业生长的指导意见》。6月下旬至9月底,全国规模重点整治公墓建设运营及殡葬服务、中介服务、丧葬用品销售等殡葬乱象。
9月,民政部宣布《殡葬治理条例(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,这是该条例21年来首次大修。今年3月21日,民政部等12部门团结召开电视电话集会,摆设部署违法违规私建“住宅式”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事情……现在丧事大操大办、盲目攀比的现象已经少了许多,但在个体农村地域依旧存在。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文化多元,殡葬行为又与当地看法、习俗、文化密切相关,改变殡葬陋俗并非易事,不能简朴一刀切,既需要时间,更需要刻意和措施。
总体上,要坚持以人为中心,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,处置惩罚好生态情况和习俗的关系。对于人们普遍感受“殡葬一条龙”攻其不备的情况,规范性简直是当前殡葬行业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。在他看来,殡葬行业很特殊,是以精神消费为主,殡葬服务内容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哀思,不比一般的消费行为,而且属于短促消费,丧主没有太多时间思量和选择,“殡葬一条龙”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。
一些谋划者做一锤子买卖,不指望有转头客,消费者基本是等着“被宰”。再加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、门槛低,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势。缺乏相应的执法法例,地方羁系跟不上,也是造成殡葬业难以规范的主要原因。
有的地方是“管不了”,因为基础没有明确“殡葬一条龙”归谁管、怎么管。有的地方则是“不敢管”,一些“殡葬一条龙”与地方黑恶势力勾通,执法人员缺乏强有力手段,难以体现执法的警示性和震慑性。没有强有力的羁系和市场订价,导致“殡葬一条龙”随意订价、看人订价,只管丧主大多会认栽,但长此以往,殡葬行业的名声越来越差。
殡葬服务工业链不完善,造成信息差池等。国人隐讳死亡,在世时不会去相识这类信息,一旦家里有人故去,通常会盲目跟随,别家怎么做,自己就怎么做。
特别是重症监护、临终眷注、殡葬服务等环节各自为政,没有买通,存在太多“漏洞”,给“殡葬一条龙”可乘之机。要实现殡葬行业良性生长,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。
建设相关执法法例,实行注册挂号许可制度,政府还要思量到当地习俗、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容忍度,坚决剔除那些不切合现代社会文明的殡葬内容,好比与活人争地、污染情况、封建迷信等。完善审查,增强行业自律,提升殡葬用品品质,改变价钱虚高、质量乱七八糟的现状,殡仪馆要为民众多提供可选择的服务,做到消费透明化,服务最优化。
要对老黎民举行宣教,增强监视和防骗意识,媒体要少做“中国公墓百强榜”这一类误导民众的新闻。近十年,上海市整顿和规范“殡葬一条龙”取得了显着的成效,可以参考借鉴。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要求所有从业者必须经由协会培训,实行持证上岗;启用《上海市殡葬署理服务条约示范文本》,从事殡葬署理业务一定要与丧主签订条约并获得授权委托书,条约以表格形式对服务项目和收费予以细化,让消费者花个明确;全面实行电子钥匙制度,给每名有资质的殡葬署理从业人员发一张IC卡,上面有姓名、照片、上岗证号等基本信息,到殡仪馆署理殡葬业务必须先刷卡验证身份;建设“殡葬服务短信平台”,在殡仪馆或委托“殡葬一条龙”管理丧事的,手机都能收到由短信平台发出的消费清单;给每个殡葬署理服务机构建设诚信档案,定期做书面评价。离别仪式要“走心”在人生的“最后一程”,无论亲人、朋侪,都不会吝惜各方面的投入,但“不差钱”不即是“最走心”。
殡葬自己是一种生命情感与生命文化、生者与逝者、家人与社会之间的过渡,殡葬服务从业者充当“摆渡人”的角色。殡葬行为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眷注,“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”,这体现在接触眷属和逝者的历程中,我们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、一个行动、一句话,眷属都很在乎,如果从业人员能把这些做好了,殡葬业可能就不那么酷寒了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生命终端的服务不能简朴停留在物质层面,还应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。
提倡殡葬新风,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传承、迭代、更新,这当中,建设新的仪式感很重要。我国殡葬文化传承几千年,古往今来都是八个字——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。殡葬行业谋划的不是产物,是以人为本、文化为根的情感影象,我们要还原到生命自己的善良和优美,推崇一些有生命文化寓意和内在的现代殡葬礼仪方式。
提倡厚养礼葬,让生命无悔尊长健在时要多孝顺,给他们好的照料,使其居安食美、心畅神爽、颐养天年,当他们去世后,下葬可以简约一点。推广创意离别,让生命走心追悼会通常是“131”模式,即一份悼词、三鞠躬、绕一圈,简朴用30分钟离别一个生命。
事实上,许多亲属并没有做好这种情感上的分散。仪式不仅凸显生命文化和情感,更是和逝者心理分散的历程,要起到心理疗愈的作用。不妨用逝者生前的照片、影像资料,制作一部小影戏,回首他的人生点滴,以及他在世时和大家的配合影象,这样可能比流于形式的“131”更好。
实行生态埋葬,让生命重生近年来,“入土为安”“凭吊有物”等传统殡葬习俗正悄悄改变,树葬、花坛葬、海葬等生态葬成为许多逝者或亲属的选择。王宏阶说,殡葬最大的原则是不占或少占土地,骨灰入土变骨灰入世,就是大量节约土地。勉励器官募捐,让生命延续我国每百万人口实际器官募捐率远低于蓬勃国家。每年等候移植的终末期患者有30万人,平均每月有36名患者因为等不到器官脱离人世,其中包罗2名儿童。
当生命终结时,把遗体、器官募捐出去,让生命在另一小我私家身上延续,这不仅是一种小我私家的义举,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。缔造民族影象,让生命共存殡葬的基础并不是埋葬已逝的躯壳,而是安放我们的影象、情感、认知。我们需要团体性、民族性的反思,全社会配合发力,推动公墓变公园,把墓地酿成最好的生命教育场所,让离别变漂亮,让传统祭祀酿成现代纪念,让人们经心思考生命真正的意义。在世时不妨拿出几分钟,跟家人朋侪聊聊以后怎样面临死亡,想用什么样的方式离别,不要等到那一天来暂时还好像一辈子没有活过。
本文关键词:今天,我们,爱游戏app官方下载,看看,殡葬,业,丧葬,服务,“,一条龙
本文来源:爱游戏app官方下载-www.lanxiangkj.com